宝碳洞察|专家解读SBTi 最新《企业净零目标》2.0,高质量碳信用是企业脱碳关键要素之一

科学碳目标倡议(SBTi)正式发布了《企业净零排放标准》(Corporate Net-Zero Standard)V2.0 版(结尾附下载链接)的首个征求意见稿,面向全球公众征求反馈意见。
据SBTi表示, 此次修订旨在提升标准的严谨性与可操作性,以帮助更多企业设定科学合理的气候目标,并提高企业气候行动的有效性。SBTi对本次发布的版本做出概述:

新版标准的关键变化
-
扩大了范围3(Scope 3)排放目标的灵活性。
V2.0 版允许企业将价值链内部通过“活动池”(activity pools)实施的减排活动计入减排目标,间接实现“内部抵消”(insetting)。此外,企业还可以通过对齐目标(alignment targets)和可持续航空燃料(SAF)证书(在限定时间内)来应对范围3排放。 -
引入了“持续排放”(ongoing emissions)概念,并明确支持使用高完整性的碳信用来承担这部分排放的责任。
这一变化为企业在实现净零目标的过程中提供了更多工具,有助于加快碳信用市场的发展。 -
要求企业设定并实现“过渡期碳清除”(interim removal)目标。
新标准强调企业不能忽视持续排放或推迟处理剩余排放,必须在实现净零目标之前采取相应的减排和碳去除措施。 -
强化了企业的问责机制。
V2.0 版规定,企业需每五年报告一次目标进展,如果未能按期完成目标,则必须重新设定更具雄心的目标进行补救。 -
引入“逐步向永久性碳去除”(permanent CDR)过渡的机制。
这一调整为实现净零排放提供了更大的灵活性,并允许在过渡阶段采用基于自然的碳去除措施。
从1.0到2.0过渡安排与目标设定要求
-
2025 年至 2026 年设定的新目标:
2025 年和 2026 年,企业仍可根据 V1.2 版《企业净零排放标准》和 V5.2 版《近期目标标准》设定 2030 年的近期目标。计划自 2027 年起,所有企业将采用 V2.0 版设定新的近期和长期目标。 -
2025 年和 2026 年设定的目标有效期:
在此期间设定的目标将继续有效五年或至 2030 年底(以较早者为准)。企业需在 最迟不晚于 2030 年底 使用 V2.0 版设定下一阶段的目标。 -
为 2025 年和 2026 年通过验证的目标提供过渡路径:
SBTi 将为这些企业提供将范围 3 目标与 V2.0 版对齐的过渡路径,确保平稳过渡,避免重复已完成的工作。
专家解读
2.0版本发布后,相关行业专家对新版的征求意见稿的解读和分析,并分析了从1.0到2.0的核心变化及潜在影响。
亮点部分
-
SBTi 在新版标准中积极回应了各方反馈意见,并努力弥补以往版本中存在的不足。
标准的更新方向突出了 SBTi 对提升标准完整性、加强目标实现路径的承诺,尤其是对范围3排放目标的灵活性以及碳信用使用的认可,得到了广泛关注。 -
V2.0 版明确支持使用高完整性的碳信用来承担“持续排放”责任, 这一变化为企业提供了更多选择,并有助于推动高质量碳信用市场的发展。
积极变化
-
增加了范围3排放目标的灵活性,有助于解锁更多气候融资。
新版标准允许企业在价值链内部进行“内部抵消”(insetting),并允许在一定期限内将 SAF 证书视为间接减排手段。这一调整将有助于加快范围3排放目标的达成,同时促进企业投融资渠道的拓展。 -
强化了目标设定和执行过程中的问责机制。
新标准要求企业每五年进行一次进展报告,并对未能按期达成目标的企业设定更具雄心的补救目标,这一举措有助于提升企业目标履约的严肃性。
值得关注的变化
-
引入逐步向永久性碳去除(CDR)过渡的机制,为实现净零提供更大灵活性。
这一机制为企业在实现净零的过程中提供了一个过渡期,使其可以通过基于自然的碳去除措施逐步过渡到永久性 CDR。 -
“贡献声明”(contribution claims)作为承担持续排放责任的机制尚未明确具体方法。
虽然 SBTi 在 V2.0 版中提出了“贡献声明”机制,但目前尚无明确的方法来衡量具体的贡献水平,这部分内容仍处于完善阶段,值得进一步关注。
未来的话题
-
将碳信用使用设为企业目标滞后时的强制措施。
SBTi 希望支持企业使用碳信用来承担持续排放责任,将其作为未能按期完成目标企业的强制补救措施可能是未来值得进一步探讨的方向。
source:SBTi官方网站
Corporate Net-Zero Standard)V2.0
往期内容
PREVIOUS
✦
•
✦
•
✦
•
✦
